疾管署公布首例腸病毒重症死亡   花蓮縣衛生局呼籲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   

記者李怡燕採訪報導  

隨著新學期開學,3至4月的腸病毒疫情也逐漸升溫,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日前公布今年國內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顯示疫情已出現警訊,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提醒家長及教托育人員,若孩子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如突然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等腸病毒重症前兆,務必儘速就醫(花蓮慈濟醫院或門諾醫院),以免延誤治療。

圖說:腸病毒升溫,花蓮縣衛生局強調手部衛生是預防腸病毒的第一道防線,呼籲學童返家或進食前務必使用「濕、搓、沖、捧、擦」五步驟正確洗手。

開學後疫情走向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2月23日至3月1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為3,949人,而花蓮縣為29人。往年疫情通常在3至4月逐漸升溫,並於5月底至6月達到高峰。保持手部衛生是預防腸病毒的第一道防線,返家或進食前務必使用「濕、搓、沖、捧、擦」五步驟正確洗手;若身體不適,請在家休息並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朱家祥特別強調,腸病毒傳染力極強,成人也可能受感染,且症狀可能與一般感冒相似。家中若有第二位小孩被感染,更要提高警覺;不論是家長或學童,都應落實勤洗手與配戴口罩等衛生習慣,才能降低因密切接觸而感染或傳播腸病毒的風險。

圖說:花蓮縣衛生局提醒家長及學童,落實勤洗手與配戴口罩等衛生習慣,才能降低因密切接觸而感染或傳播腸病毒的風險。

校園防疫與清潔

朱家祥說,在校園方面,建議每天至少進行2次清潔消毒,包括幼兒入園前、用餐前後及離園後,對環境及玩具等進行消毒。使用市售含氯漂白水(5-6%濃度)稀釋,建議比例為1cc漂白水兌100cc清水,均勻攪拌後再擦拭門把、課桌椅、餐桌、樓梯扶手、玩具、遊樂設施、寢具及書本等常接觸物品。校(園)方應督導學童自主健康管理,並落實清潔消毒紀錄,以共同防範腸病毒的入侵。

弱勢家庭免費疫苗

朱家祥表示,為守護弱勢家庭嬰幼兒免於腸病毒侵害,花蓮縣提供設籍於本縣之中低及低收入戶、滿2個月至未滿4歲的嬰幼兒,免費接種腸病毒疫苗。符合資格者,家長可攜帶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及中低收/低收入戶證明文件,前往13鄉鎮市衛生所預約接種。現行腸病毒疫苗尚未納入公費常規疫苗,若需自費施打,每劑約4,300元;花蓮縣可接種自費疫苗的醫療院所包含花蓮慈濟醫院、門諾醫院、張海山診所、花蓮市衛生所、林建中小兒科診所、福田診所、和田診所以及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等。

重症高風險族群

朱家祥呼籲,5歲以下嬰幼兒屬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高風險群,且病程發展快。家中嬰幼兒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請密切注意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等重症前兆病徵,並立即送往花蓮慈濟醫院或門諾醫院就醫。欲了解更多資訊,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1922及花蓮縣衛生局防疫專線(03-8226975)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