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怡燕採訪報導
全民健保即將邁入30週年里程碑,中央健康保險署東區業務組以「偏鄉醫療」為主軸,在花東地區啟動一系列慶祝活動。15日上午,東區業務組舉辦記者會宣布30週年活動正式開跑,並邀請花蓮門諾醫院及台東基督教醫院的早療團隊分享在花東地區推動行動早療的豐碩成果,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付出下,看著偏鄉發展遲緩的孩子從只能發出一個單字到會說出完整句子或是已經一歲了但還不會爬到經過早療後學會走路的個案,讓在場參與者動容,健保署東區業務組長黃兆杰也頒贈感謝狀表揚醫療團隊的付出。

圖說:全民健保即將邁入30週年,中央健康保險署東區業務組以「偏鄉醫療」為主軸,在花東地區啟動一系列慶祝活動。
為迎接健保30年,東區業務組與在地醫療機構攜手合作,規劃全國攝影徵件、路跑、偏鄉醫療影像展及「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DS計畫)」國際研討會等多元活動,邀請民眾一起共襄盛舉。
30週年的首場系列活動將於114年3月9日舉辦「關山慈濟醫院25週年暨健保30週年慶路跑賽」,沿關山自行車道規劃14公里及5公里賽程,報名至1月31日截止。緊接著登場的「看見偏鄉醫療守護者」攝影比賽,徵件至2月7日下午5時,首獎可獲2萬元獎金,歡迎攝影愛好者用影像記錄感人故事。
東區業務組長黃兆杰指出,為解決山地離島地區醫療資源不足問題,健保署自86年3月起在花蓮縣秀林鄉推動「整合性醫療保健服務改善計畫」,目前已擴及全國50個山地離島及2個特定地區(豐濱及大埔鄉)。東區業務組預計於114年6月與花蓮慈濟醫院合辦IDS國際研討會,分享偏鄉醫療照護經驗,並透過影像展呈現在地醫療團隊的努力成果。
黃兆杰表示,今年健保更將早期療育服務納入IDS計畫,鼓勵醫院與衛生所及早療團隊合作,加強偏鄉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台東基督教醫院自103年起提供12個偏遠鄉鎮行動早療服務;花蓮門諾醫院則自111年起主責執行居家早療計畫,為6歲以下兒童提供發展篩檢、居家早療及定點服務。
記者會中也邀請到早療團隊進行個案分享,門諾醫院職能治療兼行動早療組長邱牧恩分享小魚(化名)的個案,她說,一歲大的小魚因發展遲緩被轉介,當時還不會爬行,主要由母親抱著,早療團隊介入後,發現小魚的家庭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母親有精神健康困擾,難以與孩子建立穩定的情緒連結和互動;家庭環境欠佳,存在二手菸問題及缺乏適當的玩具和營養攝取。

圖說:門諾醫院職能治療兼行動早療組長邱牧恩分享個案小魚(化名)的早療成果。
她說,早療團隊首先改善小魚家的基本生活條件,包括協助母親尋求醫療協助改善精神狀況,同時也與父親討論如何獲取資源以提供更好的照顧。團隊移除不利發展的螃蟹椅,提供地墊創造安全的爬行空間,並提供繪本、適當的玩具及良好的飲食習慣。
邱牧恩說,經過一年半的介入,小魚在行動和語言發展上有明顯進步,能走路、跑步和進行對話。團隊也協助家長處理入學相關事宜,與學校合作確保孩子順利適應。最終不僅改善了孩子的發展,也提升了父親的責任感,同時讓母親能在較穩定的狀態下提供基本照顧,為孩子創造更理想的成長環境。

圖說:中央健保署東區業務組長黃兆杰(左一)頒贈感謝狀表揚門諾醫院醫療團隊的付出。
她說,門諾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服務中心守護花蓮11鄉鎮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高品質到宅服務,於109年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肯定,111年至今已提供居家訪視2,735人次、視訊服務68人次、147人受惠。
邱牧恩說,門諾醫院自103年開始提供行動早療服務,主要依靠民眾捐款和自籌基金維持運作,雖然111年獲得東區風險款的支持,但僅佔總經費約5%,大部分仍需仰賴募款。
她說,行動早療服務面臨三大主要挑戰,首先是專業人才培訓和交通成本高,每天僅能服務3-4個個案,收入難以支撐營運支出。第二是在偏鄉地區,家長對早療觀念較為陌生且抗拒,認為發展遲緩是正常現象,相較於醫院內的早療服務,行動早療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耐心來建立與家庭的合作關係。第三是執行面的困難,包括預約失約情況頻繁,以及治療師需要克服複雜的交通、氣候和環境條件(如蚊蟲、蟑螂等),要求治療師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
台東基督教醫院行動早療組長蕭振民指出,作為全國首家提供行動早療的醫院,目前配置物理、職能、語言、藝術、音樂及臨床心理等六類專業治療師,截至113年底已服務397位孩童接受早療,累計服務達11,700人次,服務里程突破48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十二圈。

圖說:中央健保署東區業務組長黃兆杰(左一)頒贈感謝狀表揚台東基督教醫院團隊的付出。
黃兆杰強調,儘管花東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健保署將持續透過各項計畫支持在地醫療發展,特別是偏鄉兒童的早期療育需求,讓這些孩子不因交通及經濟因素,錯失早療黃金治療時期。
【報名資訊】
關山慈濟醫院25週年暨健保30週年慶路跑賽活動報名
https://www.bao-ming.com/eb/content/6234#29370
看見偏鄉醫療守護者攝影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