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0克到307克的重生之旅:台灣首例狐蝠寶寶野放成功

記者李怡燕採訪報導

台灣第一級瀕危保育類動物「台灣狐蝠」,在花蓮寫下保育新頁!一隻被暱稱為「蝠寶」的狐蝠幼獸,經過半年專業照護後,於本月12日晚間成功野放。這是台灣首次成功照養並野放狐蝠幼獸的案例,追蹤小組已確認「蝠寶」目前在花蓮市區活動狀況良好。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指出,今年4月21日,一隻僅重80克的狐蝠幼獸在花蓮文創園區被民眾發現,當時透過志工鍾秀綢通報,經專業獸醫評估後,「蝠寶」因在原地等不到母蝠接回,於23日轉送至位於台東縣池上鄉的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安置(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花蓮分署表示,由於先前從未有狐蝠幼獸的照養經驗,因此特別邀集野灣團隊、台灣蝙蝠學會及臺北大學教授陳湘繁等專家,並諮詢日本狐蝠專家意見,共同制定周密的照養計畫。

圖說:被暱稱為「蝠寶」的狐蝠寶寶模樣相當可愛。

花蓮分署說,為使「蝠寶」回到花蓮野放後能取食在地食物,確保野放成功,照護團隊更是做足準備,照養期間由花蓮分署新城工作站、南華工作站定期採摘在地的野果,送至野灣供「蝠寶」食用。

另外,考量花蓮地區臺灣狐蝠族群主要生活在人類居住的環境週邊棲息及覓食,環境當中的燈光、聲響等也是「蝠寶」回到野外後必須適應的因子,最後規劃於花蓮市區內食源植物充足的地點設置軟野放籠舍。

經野灣團隊半年多的照養,「蝠寶」的體重達到307公克,已是成年個體的狐蝠,因此於野放前2週先將牠帶回花蓮,入住空間較寬闊的軟野放籠舍,使其適應野外環境、晝夜變化,並可練習長距離的飛行。

圖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在花蓮市區內食源植物充足的地點設置軟野放籠舍,讓「蝠寶」先適應外面的環境。

本月12日野放當晚,「蝠寶」在籠舍開啟後,先行探索周遭環境,約晚間8點多展翅離開。為掌握其活動狀況,團隊特別為其裝設二合一發報器,能同時透過無線電及衛星定位進行追蹤。追蹤小組表示,野放後兩天的觀察顯示,「蝠寶」已能在市區正常覓食活動。

花蓮分署指出,將持續追蹤「蝠寶」一段時間,以累積寶貴的研究資料。同時,也將於12月在轄內育樂場域推出「蝠寶」布偶,期望提升民眾對這項瀕危物種的保育意識。

圖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將於12月在轄內育樂場域推出「蝠寶」布偶。

分署也呼籲,民眾若要觀察狐蝠,務必遵守「不干擾、不中斷、不打燈」三原則。如發現需要救助的狐蝠,請立即撥打1999或0800-057930通報,切勿私自照養,以免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