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怡燕採訪報導
為了讓學童從小養成愛吃米食的飲食習慣,花蓮縣秀林鄉銅門國小在農糧署東區分署的輔導下,23日早上舉辦「結合部落食米文化向下扎根」活動,透過田間插秧體驗及太魯閣族傳統米食—香蕉飯的DIY實作,讓學童深入了解米食與部落文化的緊密連結;小朋友在吃了自己手作的香蕉飯後,紛紛直呼又甜又香,真是太好吃了。
傳承部落米食文化 學童實地體驗
今天早上在銅門國小森巴鼓隊的精彩表演中,為「結合部落食米文化向下扎根」活動揭開序幕,接著小朋友來到校內設置的水田中,在農糧署東區分署長林美華的指導下將秧苗一株株種進水田中,親身體會農耕的辛勞。
圖說:在銅門國小森巴鼓隊的精彩表演中,為「結合部落食米文化向下扎根」活動揭開序幕。
插完秧後,學童來到禮堂,跟著部落耆老學習製作傳統太魯閣族的獵人香蕉飯,耆老們不僅教小朋友製作香蕉飯的技術,也分享早期部落獵人狩獵故事,讓學童在製作米食時,還可透過這些故事,深入感受部落文化的內涵。
圖說:小朋友在農糧署東區分署長林美華(右二)的指導下將秧苗一株株種進水田中。
只見小朋友跟著阿嬤將新鮮的香蕉剝皮壓成泥,放進已泡過水的生糯米中攪拌,接著拿來已煮熟的香蕉葉,將香蕉生糯米飯包進香蕉葉中,兩頭再以麻繩捆緊,隨後放進蒸籠中蒸熟。待獵人香蕉飯蒸熟後,小朋友江奇穎及梁恩傑迫不及待的品嚐起來,吃完紛紛直呼香蕉飯又香又甜,真是太好吃了。
圖說:小朋友在部落耆老的指導下製作獵人香蕉飯。
食米學園計畫 讓學童更愛吃米飯
農糧署東區分署長林美華指出,農糧署長期重視食米教育與均衡飲食觀念,致力推動「食米學園」計畫,鼓勵全國公立國小以「國產稻米」為主要素材並善用在地農業資源,將特色食米、均衡營養概念、米食文化傳承、稻米多元加工利用及友善永續環境等內容融入課程,讓學童瞭解米食文化與米食營養的重要性,進而愛上吃米飯。
圖說:農糧署東區分署與銅門國小聯手將部落文化與食米教育結合,讓小朋友更愛吃米飯。
她說,東區分署今年輔導東部地區包括宜蘭縣6家、花蓮縣4家及臺東縣3家,合計13所公立國民小學自行設計符合在地資源的米食教案與活動,發展各具特色的食米教育課程,鼓勵3,000名學童養成以米為主食的飲食習慣,讓學童更瞭解屬於在地的食米文化特色。
林美華說,已連續3年輔導銅門國小參與農糧署食米學園計畫,今年的課程設計包括認識稻米等基礎課程,更導入豐富多元的部落傳統文化及實作體驗。
部落文化與食米教育結合 打造深刻體驗
銅門國小食米學園計畫的重要推手葛聿銘老師表示,學校一開始投入食米學園的初衷,單純是希望能培養學童均衡飲食的觀念,在校長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校內的閒置空間及設計教案融入既有課程,有趣的內容大幅提升學童對米食的興趣。
東區分署邀請學校一起推廣米食教育
稻米是國人的主食並具有均衡營養的價值,然而受到飲食習慣改變影響,國人白米消費量呈現逐年降低趨勢。為鼓勵國人多吃飯,提振食米消費,農糧署東區分署將持續推動食米學園計畫,輔導國民小學由教育出發向下扎根,讓學童更喜歡吃米飯。有興趣的學校可電洽農糧署東區分署詢問,電話:03-8523191。